入秋,凉风至。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入秋之后的养生之重。
一、天干热燥,应遵守这三个习惯
1.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不可正对直吹,以及频繁进出空调房。
2.饮食宜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可适当多吃健脾和胃,清利湿热之品,如茯苓、薏苡仁,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红小豆等均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3.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食欲。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天人相应。
二、立秋后,应重视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1.立秋之后,雨水渐少,加上夏天的余热,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易耗津液。
2.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
3.清肺润燥就成为立秋这一节气的饮食重点。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蔬菜应选新鲜汁多,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
三、秋气伤肺,应重视养护肺气
在中医学上,秋气应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易为秋燥所伤,应重视养护肺气。
饮食上要“少辛多酸”,润肺为主。
当中首选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梨、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均具清肺润燥的功效;
四、秋季运动,谨防受风
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五、勿生“悲秋”,保持好心态
秋主肃杀,常令人心生忧愁,有言“悲秋”。
顺应季节特点,精神调养上以“收”为要,收敛神气,心平气和,以适应秋季清肃、容平之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简单地说,需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会破坏神气的清静。
六、两个食疗方,预防秋季风寒感冒
二白汤食材: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
做法: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苏叶饮食材:苏叶3克、生姜3克、大枣3个。
做法:大枣去核,与苏叶共同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浸泡2-10分钟,趁热饮用。
感谢阅读!如果看到此文的你,想咨询墓地、公墓、绵阳金罗汉公墓、绵阳墓地、绵阳丧葬服务的可以电话联系 1518160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