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百年,悠悠长青乐园;
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
免费接送热线 :
13778179584
当前位置:首页 公益事件
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古埃及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6-20

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古埃及人对于生命的思考

史论新记2022-06-0622:03浙江关注从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文物和遗迹多数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来世观念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埃及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来世的追求。他们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修建豪华的墓室并且给死去的人奉献祭品。从表面上看,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从古王国到王朝后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他们留下来的有关文献,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命运和来世的认识及其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古代埃及人生前刻写在墓碑和墓壁上的自传,它们充分表达了墓主人在探讨死亡这个人生重大命题时的企盼、恐惧和无奈的复杂心态。他们不想被动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而是试图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措施来征服死亡,然后达到在来世享受永生的目的。在整个法老历史时期,埃及人始终没有停止为来世做准备。但是,在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他们所持的来世观念的内涵随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坚信到动摇最后到怀疑的几个阶段。一个民族的来世观念受到该民族所处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的直接影响,它是该民族独特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来世观念对整个古代埃及文明所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来世观念的产生在埃及,尼罗河谷地与毗邻的沙漠之间形成生命与死亡的相互对峙的强烈反差。尼罗河水穿过的狭长谷地土壤肥沃,因为每年尼罗河泛滥提供了充足的水,而尼罗河泛滥之水达不到的地方就是没有生命存在的沙漠,在古代埃及被叫做“死亡之国”。在这里,死亡与生命的界限既一目了然又变幻莫测,泛滥水位高一些的年份,充满生机的绿地便能够向沙漠拓进一段;而泛滥水位偏低的年份,死亡之国就肆无忌惮地扩展它的版图。由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所造成的这一现实使古代埃及人一方面比其他任何古代民族更清楚地体会到生的美好与死的恐怖,因此,他们把对死后的准备工作当作现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们也相信生命与死亡之间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逾越的,就如同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之水使枯萎的植物复苏一样。他们希望,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时候,死去的人也能够复活。那么,今生的结束不会也不应该意味着整个生命的一去不复返。


二、国王是永生的保证人对古王国时期的埃及人来说,他们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来世生活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那些曾经在国王手下担任过官职的人才有资格在王陵旁边得到墓址,并且有能力建造坟墓和承担其他相关的费用。这个时期曾经做过高官的人,把坟墓修建在他们曾效力过的国王的金字塔周围,这些墓地是当时在位的国王对他们的奖赏。官吏们希望借助国王的力量升上天堂,在来世继续为国王效力并且靠此享受永久的荣华富贵。有一个官吏在自传里讲述他如何获取来世所必要的墓葬设施:“我请求我的君主,我能否得到一副用来自都拉(位于今开罗东南,古时候因出产质地优良的石灰石而著名)的石灰岩制作的石棺。国王命令财政大臣亲自率领工匠们去都拉,并在那里为我制作石灰岩石棺。他和工匠们用宫廷的大船运回了石棺。一并运回来的还有石棺的盖子、一块石碑、一个墓室门的石梁、两个石门柱和一个石供桌。从来没有哪个国王为他的官吏做过此等事情,只因为我在国王的心目中完美无暇,只因为我扎根于国王的心中,只因为国王的心里装着我。”


可以看出,在古王国时期,国王通过主宰官吏们的来世命运而把他们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王权和宗教的高度结合使国王获得了主宰两个世界的权力。死亡是个可怕而且又不可回避的敌人,而在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中,战胜死亡这个敌人所需的工程量是巨大的。一个人不仅要建造坟墓、制作棺材,而且还要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国王不仅把自己陵墓周围的“风水宝地”赐给他的宠臣,而且把象征永恒的石制的棺材、雕像、墓碑、供桌当作奖励忠臣的工具。此外,国王还能保证官吏们的墓不受破坏,因为他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决定百姓价值趋向的主宰。


三、到天国之前必须通过审判随着古王国的没落,上面提到的主要依靠国王到达天国的来世观念也受到了挑战。王权衰落以及国家经济遭到破坏,不仅使大多数人不能建造豪华的墓室,而且原有的坟墓及墓葬设施也遭到破坏或废弃。古王国时期,物质准备是人死后到达来世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但是到了第一中间期,埃及人对主要依靠物质准备就能获得来生的观念提出了疑问。人死以后能否进入天国,更直接地与他生前的德行联系起来,同时神明在决定死者的“命运”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上的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清楚地表现在一篇来自第一中间期的说教文。


在这篇据称是一个国王亲自撰写的说教文里,该君主警告他的儿子:“审判死人的那些审判官们(指众神)决不会心慈手软,他们只知按章办事。你知道那些明察秋毫的神明们充当审判官进行判决时该有多么可怕。不要指望今生今世能持续下去,在他们的眼里,人的一生只是一瞬间。在他们的审判庭里,一个人生前的善行和恶举被分别摆在他的两侧,以便他们进行审核。死者只有通过了这个审判,才能摆脱彻底毁灭的厄运。”接着,该国王告诉他的儿子如何才能通过神的审判,从而逾越现世和来世之间的沟壑:“你若要使你在西面的居室(指坟墓)完好,你若要使你在墓地的驿站(把坟墓比作两个世界的中转站)牢靠,你只有通过守信用,只有通过行善,因为这是一个人惟一能够指靠的。对于神明来说,正直的人的一块面包比恶人的一头牛还贵重。


四、死后万事皆空从新王国开始,随着来世变得不确定,古代埃及人对墓葬的意义也提出了疑问:“假如你想起墓葬,它只能令你心碎,它只能叫你满含泪水,因为它把人们投入到不幸之中。墓葬只不过是把一个人从他的家拖出来,然后抛到沙漠里去。你将无法重新回来,再一次见到阳光。”当时,这种悲观的调子较为普遍,竖琴手在给参加宴会的宾客助兴时唱到:“那些富有而高贵的人被葬在堂皇的墓室中,他们如今一去不复返。他们的房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它们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一样。没有一个死人能够从阴间返回,向我们诉说一下他们的处境,或者讲述一下他们的需求,以便我们不安的心得到一些安慰,好让我们到时候能够安心地到他们那里去。”竖琴手的歌曲目的在于劝说世人,抓住短暂人生的分分秒秒,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把握的来世准备。既然死后的事情变得渺茫,古代埃及人在继续建造坟墓的同时,开始寻找其他死后留名的可能。在一张源于新王国末的纸草上,作者告诫读者,与其醉心于建造坟墓和准备墓葬,还不如发奋读书并留下传世著作,以便青史留名:“那些名人曾经建造墓室和神殿,但是所有这些已经荡然无存。那些为他们而安置的石碑早已无影无踪,那些为他们而设立的供桌也已深埋地下,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棺材今在何方。


但是,后人一旦读到他们写下的东西就会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些著作的价值与日俱增,它们使作者重新获得生命,使他们的生命力永远持续下去。一卷纸草抵得过一座坟墓的价值,比竖立在神庙里的石雕像更能经得起风蚀雨打。”来世问题是宗教的中心命题之一。一个宗教假如不能圆满地回答关于命运和来世的问题,那么它对其信仰者的吸引力也会减弱直至消失。这一点可以说明为什么基督教传入埃及时,埃及人如同获得了救命稻草一样拥抱新的宗教。为了获取上帝的宽恕并进入天堂,他们甚至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很多信徒搬进他们的祖先曾经为来世而挖掘的坟墓里,在那里过苦行僧的生活,企图以此来换取死后的永生。这种情况与法老时期的埃及人试图充分享受今生,并把今生移植到来世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后来,当伊斯兰教传到埃及时,又有许多人皈依新的宗教,他们同样是出于获得拯救和赢得来生的目的。可以说,法老时期古代埃及人传统来世观念的破灭与他们文明的没落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宗教的终极问题在于解释今生祸福的根源,回答今世结束以后每个人的归宿问题。

(仅作分享,文章内容分享来源于网易新闻)

感谢阅读!如果看到此文的你,想咨询墓地、公墓、绵阳金山公墓、绵阳墓地、绵阳丧葬服务的可以电话联系哦1377817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