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里,人离世之后将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而活着的人为了寄托哀思,也会在节日时进行祭祀。千百年来,祭祀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伴随着中国人的一生。
也正是因为这独特的祭祀文化,在祭祀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比如衣着打扮。
除此之外,在祭祀中还不能使用这四种水果,桃子更不能摆上供桌,你知道都是什么吗?
作为中国本土的水果,桃子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诗经》也以“桃之肴”来描写桃子的风味。而在当时的黄河流域,已经有先民们大规模种植桃子。
西汉时期戴圣所著的《礼记》中,也将桃子列入了祭祀神仙的贡品中,与李、梅、杏、枣并称之为五果。可以看出,桃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流传。
然而,在民间祭祀文化中,桃子却是不能被摆上供桌的禁果,这让不少人感到不解。
古人就能将桃子当作祭祀用品,为什么现在却不能将桃子摆在供桌之上呢?
其实答案在《礼记》中就已经说明,桃子虽然是祭祀五果之一,但它的祭祀对象是神仙。
也就是说,当时只有祭神和皇帝祭祖才能使用桃子,普通百姓是不能用桃子做祭果的。
古代根深蒂固的阶级思想,使得桃子不能作为祭果成为传统。但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后,为什么桃子也不能拿上供桌呢?这则是因为桃子本身的含义,使其无法在祭祀时使用。
传统文化中,桃子的象征意义非常之多,有先民还将桃子作为本部族的图腾,赋予了其更多的概念。
甚至于桃子从树干到果实,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让人们对桃子看法各不相同。
就比如桃花往往与春天、爱情相关联,而桃木则会用作驱邪之意,桃子因为结果多,还有着多子多福的含义。同时,桃子自身还蕴含着长寿、健康这特殊的意义。
这么多的吉祥符号加持到桃子身上,使得它产生了特殊的桃文化。就连神话传说中,还出现过吃桃增寿的说法。因此,古代祭祀时使用桃子,大多是在求国运绵长。
而放到纪念离世的亲人时,将有着长寿意思的桃子放到供桌上,自然显得不太合理。
桃子成为祭祀时不能被摆在供桌上的水果,原因是它的含义不符合祭祀时的场景。
梨被称之为百果之宗,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冬时期,一颗梨就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水分,才使得它拥有了如此殊荣。有意思的是,在西方文化中,梨同样也有着百果之母的称号。
作为起源于中亚的水果,梨在中国的历史也有着3000多年的时间。并且在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栽培区域也逐步扩大。
并且依靠着嫁接技术,梨的品种也多种多样。
更重要的是,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诗人口中洁白的梨花,还是饕客口中甘甜的果肉,都表明了梨在古时候的地位非凡。
长久以来,梨和梨花都被中国人所喜爱,在很多习俗和艺术作品中,梨的身影也是时常出现。戏剧行当俗称梨园,其实就来源于唐朝时期的一则轶事,造就了梨的地位。
据传在唐玄宗时期,宫女们都在梨园排练戏曲节目,因此她们都自称梨园子弟。白居易也在长恨歌中描写到“梨园弟子白发新”,以此寄托对杨玉环的哀思之情。
虽然白居易借梨托故,但在民间人们的祭祀活动却很少使用梨,甚至是对其避之不及。到了现代,虽然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较弱,但梨依然是祭祀时禁用的水果。
一方面是因为“梨”的谐音与“离”相似,人们认为在祭祀时用梨,反而是在催促着逝者离开,有大不敬的含义。
因此,就算在祭祀之外的走亲访友中,梨也很少会出现。
另一方面则是梨花的原因,虽然梨花洁白无瑕,让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白色,使得它自身有了哀愁、哀思的象征意义。
而白色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一种吉祥的颜色,这也导致了梨也被赋予上一层忧伤的色彩。
因此,祭祀时将梨作为祭果,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还会增添在世之人的哀愁之情。
苹果作为西方水果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新疆阿里麻里地区,此地也被称之为苹果城。
从元朝开始,苹果才进入到中原地区,但此时的苹果,也只有皇宫中的贵人可以享用。
明清时期,苹果开始在山东、河北地区大范围种植,但其自身的产量较少,使得苹果依然无法在民间流传。
并且苹果不耐储存的特性,使得它在运输过程中也极易出现损坏。
直到清朝时期,苹果还是一种向皇宫进贡时的贡品。虽然此时的苹果果实较小,但其味道却非常甜美,深受宫廷喜爱。
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西方苹果也开始进入中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苹果不断杂交和改良之下,中国本土苹果彻底灭绝。如今我们吃到的苹果,大多都是西方品种。
不仅果体饱满,汁水也是非常的甘甜。
而苹果的寓意也是非常吉祥,人们将苹果认为是平安果,食用苹果能够带来平安。在西方苹果还被赋予了美丽和爱情的含义,希腊神话中还有着三女神为争夺苹果引发的争执。
中国也同样如此,传统的婚礼上也多用苹果作为搭配,还有将苹果交给心上人一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多美好的含义,让苹果近些年来也开始在祭祀活动中出现。
然而,老人们对于苹果作为祭果却持否定意见,并将其列为祭祀禁果之一。
原因就在于苹果除了有平安的意思外,还有着“破果”这一说法,寓意着家族不和。
祭祀时,我们总是希望祖先能够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家庭和睦。但成果作为有着两种含义的水果,自然是违背初衷的。
另一方面,苹果自身的皮肉比较薄,摆放时易发生磕碰,美观程度不高。
对于祭果的摆放,大多都需要叠放起来。苹果圆滚滚的体型,很容易在摆放过程中出现跌落,这也是不太吉利的。因此在祭祀时,苹果也是能不用就不用,避免让老人感到意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首《凉州词》,让葡萄自身的特殊性被展现出来。作为一种可以食用,同时也能够酿酒的水果,葡萄自古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汉时期葡萄被引进中国之后,在中原地区广泛开花结果,加上它有着补气血、舒筋络的功效,也受到了中医的欢迎。尤其是在气虚咳喘时,食用葡萄能够大大降低病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葡萄可以酿酒,人饮之后很快就会醉卧而眠。
从被引进到中国开始,葡萄就已经被开始用作酿酒,唐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葡萄酒坊。
而在文学作品中,葡萄更是比梨花拥有着更多的粉丝。除了史书中记载葡萄外,文学作家无不在歌颂葡萄与其美酒。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随着佛教进入中国,葡萄更是衍生出了佛教文化。
不过,虽然葡萄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如此悠长,但却从未出现在祭祀活动中,甚至于葡萄酿成的美酒也无法在祭祀时使用。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葡萄自身不具备任何含义,为何会如此呢?
原因就在于葡萄本身的形态,葡萄结果之后都是一串一串的,看着非常的喜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葡萄的形态让人们想到了“串”,认为这是串来串去的意思。
将葡萄放到供桌上,仿佛是在告诉逝者赶快“串走”,有驱赶逝者之意,使得葡萄始终没有被当成祭果使用。但除了这种含义之外,葡萄不被当作祭果还有另一个原因。
因为葡萄内含有的糖分过多,加上它喜阴不喜阳,因此葡萄被作为贡品很快就会被晒干。
原本丰盈的葡萄,干枯后摆在供桌上非常不好看,并且还会流出很多的汁水。
大量的糖分,也会吸引蚂蚁、蜜蜂等虫蚁来此,甚至会对供桌上其他的祭果进行破坏。
因此考虑到实际情况,葡萄也无法被当作祭果使用,这也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使然。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水果就是祭祀时不能携带的。它们大多都是因为自身特殊的含义,使得无法被当作祭果使用。但更多的是其背后,蕴藏着千百年的中华文化,让它们有了各自的领域。
并且,这四种水果其实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很容易引起虫蚁的啃食。而祭果大多都需要长期摆放,这么一来则需要经常更换。
因此,在摆放祭果的时候,主要还是选择耐储存的水果为好。
(本内容来自头条)
感谢阅读!想咨询墓地、公墓、绵阳金山公墓、绵阳墓地、绵阳丧葬服务的可以电话联系13778179584